台灣光復初期,鄧南光、張才、李鳴鵰三人,分別在台北經營照相器材並推廣攝影,在當時被譽為「攝影三劍客」。鄧南光攝影作品取材廣泛,街頭的風情景物,建築美感,或是庶民生活點滴,透過鏡頭活靈靈地呈現當時社會面貌,因此他留下數千張作品,不僅是家族的資產,也是珍貴的歷史文物。

為了讓更多人看到鄧南光的作品,黃翠文從數千張鄧南光的作品中挑出合適的影像,運用自己擅長的室內設計專才,透過直噴、轉印等藝術手法,將圖像和不同的質材結合,做出多元又具有唯一特色的文創商品。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鄧南光是北埔鄉人,西元1907年出生,1924年到日本留學並接觸攝影,他運用鏡頭忠實地紀錄那個年代台灣和日本的生活景物、社會百態和人物特寫。他沈浸攝影領域,花費也相當驚人。1933年他購買萊卡A型相機,這款相機在當時是高檔貨,可以抵一棟透天厝。

台灣攝影的先驅者鄧南光

黃翠文說,她不是用「做生意」的眼光來經營影像館,她用關心和回饋的心意與在地人搏感情。越來越多的鄉親認同她的理念,不僅有多位退休校長和各行各業的有心人結伴加入志工團,甚至也有外地人讚賞她的付出,也要求加入志工,她只好再成立一個「駐外志工團」。這些肯定和掌聲,讓她深信自己的選擇,更樂於和在地人一起打拚。在她心中,「鄧南光影像紀念館」不該只是一個影像館,它要成為教育學習的中心,更是在地文創交流的平台和舞台。

運用手機拍照攝影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一環,但是很多人對日治時期台灣攝影的先驅者鄧南光卻感到陌生。10年前,新竹縣文化局在北埔鄉規畫成立「鄧南光影像紀念館」,樂天市場購物網讓更多人逐漸認識鄧南光這號人物;去年台灣美國際時尚藝術公司負責人黃翠文接手經營,運用文創的手法,結合鄧南光的影像作品,衍生豐富多采的創意商品,讓影像館成為地方文創的新亮點。

例如她和在地的北埔國中、北埔國小結合,安排學生到影像紀念館上攝影課、做竹編,當然也要瞭解在地的鄧南光,學生們透過這些學習,利用手機或相機以校園作題材,拍出一張張生動的校園美景照,作品還在三級古蹟慈天宮展出,獲得相當大的迴響。

例如,將鄧南光的黑白圖像作品印製在灰暗冰冷的鋁板上、保溫瓶、馬克杯、存錢筒、磁磚,或是做成IPAD的保護套,不僅充滿獨特性,也成為移動式的裝置藝術,呈現另一種奇特的藝術美。她拿起一塊鋁板,興奮地比畫著:「這不是單一的一幅畫或一塊杯墊,而是一塊移動式的文創裝置藝術,可以帶著走,鄧南光的作品也就會被帶往世界各地,這就是經營理念。」

黃翠文說,參展期間很多日本的長者到場,他們透過鄧南光的作品,回想那個年代日本和台灣社會的生活百態,激動和喜悅的心情,躍然於臉上。她看到這一幕,心裡很感動,這是第一次讓鄧南光的作品出國展出,也是讓文創商品國際化的試金石。

黃翠文自豪地說,鄧南光所留下的照片是黑白照而且已有七、八十年歲月的遺痕,但是透過高品質的機器和技巧,她讓這些老照片在文創商品中呈現出高解析度的圖像,這不是一般相館所能做到,她願意花大成本,就是要求做到盡善盡美,不能砸了影像館的美名。

開發文創商品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在地文創-再現鄧南光-做活文創生機-215005829--finance.html

034FB1E8BD4155D7
arrow
arrow

    djbd5tl17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